新故鄉願景-紙風車第2哩路 再出發
2012-12-17 01:33
中國時報 【策畫:張瑞昌,執筆:黃奕瀠】


▲主持人小野。(王錦河攝)


▲《紙風車幻想曲》中的唐吉軻德。(陳慶居翻攝/本報資料照)


紙風車「拯救浮士德計畫」推動反毒舞台劇巡演全台校園。(季志翔攝)


紙風車「拯救浮士德計畫」推動反毒舞台劇巡演全台校園。(季志翔攝)
 
     去年十二月,「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在新北市萬里完成最後一場演出,台灣社會為之動容。但故事就這樣結束嗎?休息不過一年,紙風車基金會又朝第二哩路出發,只是這次不光是兒童劇表演,還有巡迴九百個國中的反毒演出,甚至連「課業輔導」都涉入,對這群「唐吉軻德」來說,眼前風車更巨大,他們不得不戰鬥,「因為我們虧欠下一代太多。」

     應「新故鄉動員令:三六八鄉鎮市區第二哩路」專題之邀,紙風車董事長柯一正親自上陣,接受主持人吳念真和小野專訪,三位「董事級」的熟男,一邊抬槓,一邊暢談紙風車明年的諸多計畫,並呼籲各界有能力、有意願的朋友共同加入,共為下一代開創一個可能性,「此刻不做,將不會有未來。」

     再次挑戰 「唐吉軻德」發動員令

     二○○六年,在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的發動下,一群老男人「撩下去」為全台灣的孩子搞兒童劇,決心不靠政府僅靠民間募款,將國家戲劇院舞台規格的兒童劇,搬演給台灣各角落的孩子看,看似天方夜譚,紙風車卻做到了,花了五年走完「孩子的第一哩路」,也製造了這個世代孩子的「共同記憶」。

     「義竹那裡窮鄉僻壤,什麼都沒有,一旦有打拳賣膏藥或變魔術的來,這些表演就變成你重要的生命記憶。」生長在嘉義縣義竹鄉的柯一正回憶,自己甚至一度想當魔術師,在他導演的許多作品中,也都帶入這類的童年記憶。正是因為省思到童年經驗對人格形塑的重要性,柯一正和吳念真都認可「演戲給自己的小孩子看」是號召到各界共同完成三一九兒童藝術工程的重要動力。

     演反毒劇 教育青少年永遠不嫌早

     然而,走完台灣一輪的時間,足以讓一個孩童從小學畢業,當初跟著尖叫大笑的孩子們已經長大,但還有更多小孩子等著看戲,大人們都在問:「什麼時候再來?」於是不畏經濟寒冬,紙風車再度啟動「第二哩路」,只是在原本募款就已不容易的情況下,還同時將「反毒劇」和「課後輔導」也一起帶下鄉,更顯難關重重。但他們暫時無法考慮困難,先做再說,只因為在中南部,毒品氾濫和中輟生的問題已顯得刻不容緩。

     「毒品是大人利用小孩的策略。」吳念真轉述一位調查局退休朋友的經驗指出,餵了一個小女生毒,她就可能因為毒癮而賣淫,所以必須知道毒品的途徑,才知道該在哪個關卡擋住,也讓孩子懂得猶豫警惕。這是很大的工程。紙風車能做的,就是戲劇,「如果以教條式宣導,不易被記得,可是戲劇的意象讓人印象深刻,容易討論,效果好。」柯一正表示,販毒者總對沒有抵抗力的青少年下手,如果不盡早預防,毒品影響的年齡層將越來越低,「任何時候做都不算早,也不管會不會成功,一定要做。」

     陪中輟生 搶救十二年國教的缺陷

     中輟生也是社會問題。過往的教育制度是透過聯考來篩選出適合並喜歡讀書的學生,被篩下來的孩子可以去當學徒、發展自己的專長,但當義務教育擴大到十二年,不適合教育的學生跑不掉,即使不適應、聽不懂,還是得待在教室裡面,這會逼他們放棄而產生中輟問題。「總要有人在體制外陪伴他們。」吳念真說。而紙風車,正是想扮演這種角色。

     「毒品和中輟生問題都很緊急,我們的生命都在消逝中,要做事,為什麼不一起做?」樂觀的柯一正清楚知道,反毒是在對抗背後一個龐大的勢力,課後輔導是在補救十二年國教的缺陷,這些問題都龐大到或許無力招架,但一想到已步入人生最後一個戰鬥階段,還是決定把握生命,非得做點什麼不可。

     把握生命 總要為下一代做點什麼

     訪談到最後,這群唐吉軻德感性了起來,直言他們這一代掠奪和享受太多,卻把債務留給了下一代,「我們是在補救。」柯一正直言,這一代知識不夠,所以過往在農田施放太多毒藥,百年不滅,難道不該反悔嗎?毒品也是大人拿來殘害小孩的,難道不該阻擋搶救?要做的太多,不知道能否走到盡頭,也不知道做得好不好,但總要嘗試,「人類就是這樣進化的」。

     ※專訪內容請見本專題官網「台灣368」及「風聲」網路廣播電台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