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今晚來看戲 孩子的第一哩路
攀上阿里山 走進橋仔頭…這夢好美 但不遙遠 紙風車深耕319鄉鎮


黑夜搭戲台,看戲還能一起玩,「賽龍舟」戲碼由台上舞到台下,船上的充氣玩偶紛紛滾落,大人小孩伸手拍偶,更添「笑」果。攝影/黃義書、游順然、劉學聖
文字/賴素鈴

台上跳舞的 那是我馬麻

盯著舞台,六歲的葉哲予忍不住大聲喊出:「媽媽!媽媽!」那是他頭一次看到媽媽黎芳草那麼美麗的越南風情裝扮,舞著傳統的「鼓飯」。

黎芳草和她來自越南的同鄉黎秋香、范氏玉鳳、嚴沛瀅等六人,在「紙風車三一九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開拔到新莊演出時,她們也上了台,特別客串演出越南民俗舞蹈。下了台她們興奮笑說,一邊演出邊還看到她們的孩子在台下又跳又叫喊媽媽。

新台灣之子 瞇眼笑呵呵

以「孩子的第一哩路——First Mile, Kid's Smile」為訴求,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發起的「三一九兒童鄉村藝術工程」,要走出都會,進入鄉鎮,為全台各地的孩子帶來笑容,當然也包括台灣新住民孕養的「新台灣之子」。

從去年耶誕節在宜蘭員山起步,這項文化行動已經走過阿里山、高雄縣橋頭、台中縣龍井、台北縣新莊、嘉義縣義竹。星火仍正燎原,每到一地各有動人之處。

隔壁老闆娘 講越南故事 

新莊場的演出就設定為「新台灣之子」而演。不但演出內容加入越南童話「楊桃樹的故事」,是紙風車劇團向隔壁早餐店越籍老闆娘打聽來的越南童話,也邀請越南媽媽參與演出舞蹈;台下數千位觀眾裡,許多大台北邊緣的越南、印尼等外籍配偶,和她們在台灣的家人同賞。一眼望去,台下的台灣人臉孔已漸多元。

在高雄橋頭的那場演出結束時,璀燦的煙火照亮夜空。從楠梓來到橋頭看表演的陳羅娜感動得泫然欲泣,從菲律賓嫁來台灣十一年,藝文活動很少在她的生活中出現。她用盡形容詞直說:「Wonderful, great,very creative, amazing!(好棒!好有創意!真神奇!)」

台灣,終究保有讓人樂於居住在這塊土地的美好。


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,越南媽媽演出前陪孩子吃便當,親情動人。攝影/黃義書、游順然、劉學聖

阿里山煙火 讓我好想哭 

「我們不願見到鄉村的孩子,因為城鄉差距,喪失欣賞藝術表演的權利。」紙風車團隊也相信,「創意」、「美學」、「愛與關懷」的能力 ,是文化經驗能帶給孩子的禮物,這啟蒙是不該有城鄉之別的。於是「三一九兒童鄉村藝術工程」在許多認同者的小額捐款下展開。

當第一場表演的煙火在阿里山的夜空升起,不只山裡的孩子臉上綻放光彩,台上的演員也為這高山上的黑夜展演而動容。高中就已加入紙風車演出的邱米溱,看著山上孩子單純的笑容她說:「謝幕時超想哭!」

神奇黑光劇 誰躲在後頭 

「孩子的第一哩路」串連各種不同專業的表演團體投入演出,剛開始由紙風車自行打頭陣。他們準備了三套戲碼在不同地方交替演出;每場表演由扮演「巫頂」和「小巫婆」或「巫媽媽」的人物串場,其中必須全場熄燈的「黑光劇」最讓小朋友覺得神奇,總也有小聰明非常篤定:「一定有人躲在後面!」

追風賽狗場 鬧進觀眾席

帶動觀眾參與的氣氛,紙風車是高手:《唐吉訶德》的雙頭龍繞著觀眾滿場跑、《水淹金山寺》以白布象徵的水從觀眾席的後排向前掩至,都讓觀眾前看後看左看右看,樂在其中。最能炒熱高潮的首推傳遞遊戲,《追風賽狗場》將貴賓狗、牛頭犬等各種大型充氣狗丟入觀眾區,比賽從前排推到後排再回傳,大人小孩都玩得瘋極了。

一個人旅行 小姊妹心動

李家同的小說《車票》、吳念真的《八歲一個人去旅行》也被改編成戲,小觀眾看得掉淚。從台北到新莊看戲的十二歲黃必穎說,她最喜歡《八歲一個人去旅行》,八歲的表妹周妤蓁一旁附和:「我也是!」礦村男孩的童年往事觸動所有小孩的心。


孩子的笑容,果然是台灣的希望。攝影/黃義書、游順然、劉學聖

開車45公里 只為看場戲

一場戲就像吹起魔笛,喚起近悅遠來。在阿里山,任職玉山國家公園的任莉敏,從塔塔加開了四十五公里路,帶著孩子來觀賞,回程還排了「生物夜間觀察」。從小在橋仔頭長大的汐止動態閱讀協會成員畢慧慧,在橋頭那場演出送來兩箱飲料,回到台北還號召協會朋友捐款。龍井場演出剛好碰上寒流,不少小孩穿雨衣戴口罩包成棉被人,龍井鄉公所還以「不畏懼寒冷,不怕困難」作為海報標題,就是要激勵大家來看戲。

每一場告別 都依依不捨

每一場演出,總有熱心人士提供薑茶;每一場演出,只要義工動手收椅子,觀眾就幫著疊好上千把椅子;每一場演出,孩子大人都笑瞇瞇說「好看!」每一場演出,大家總依依不捨圍著演員握手或合照,不忘叮嚀:「要再來哦!」

那一刻,空氣中瀰漫的感動,當真讓人相信:孩子多一分笑容,台灣多了一分希望。

【2007-02-12/聯合報/A6版/話題】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