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紙風車幻想 躍上京國家劇院
【旺報/記者林采韻/台北報導】
台灣表演團隊,本月北京國家大劇院放光芒。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邀請台灣驫舞劇場參與開幕式;紙風車兒童劇團今日啟程,周末將在北京兒童戲劇季現身。紙風車團長任建誠指出,大陸兒童劇發展已久,多半著重故事性,台灣讓對岸驚豔之處在於創意。
【旺報/記者林采韻/台北報導】
台灣表演團隊,本月北京國家大劇院放光芒。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邀請台灣驫舞劇場參與開幕式;紙風車兒童劇團今日啟程,周末將在北京兒童戲劇季現身。紙風車團長任建誠指出,大陸兒童劇發展已久,多半著重故事性,台灣讓對岸驚豔之處在於創意。
紙風車在台灣深耕15年,造就台灣兒童劇的品牌,2009年對岸聞風而來,邀請紙風車參與第2屆北京兒童戲劇季,當時劇團以《唐吉訶德的冒險故事》首次登陸,劇中飛天的「充氣」巨龍,讓北京娃兒看得瞪大眼睛。
台灣兒童劇不說教
乘著巨龍紙風車一炮而紅,任建誠說今年大陸六一兒童節,約有6個城市與他們接洽,希望他們前去演出,有鑑於劇團在台灣忙於「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,最後只點頭答應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邀約。
北京兒童戲劇季,今年受邀的團隊,除了紙風車,其他3檔都是大陸製作,包括1956年首演至今不墜的兒童劇《馬蘭花》。任建誠分析,大陸兒童劇普遍重文本和戲劇演出,紙風車的劇不說教,以「創意」、「美學」、「愛與關懷」為主軸。
7月16、17日在國家大劇院登場的《紙風車幻想曲》就是最佳代表。《幻想曲》以多個小單元串連而成,《歡樂中國節》融合黑光手法,讓彩帶在空中飛舞;《小口袋》透過演員在彈性布內施展肢體,讓無奇的布變成各種形狀。
驫舞劇場飆童趣
任建誠說《幻想曲》大部分的橋段,都沒有語言,孩童必需發揮想像力,因此可以跳脫語言文化的隔閡,唯有,吳念真以台語配音樂橋段《八歲,一個人去旅行》此行必需換上京片子。
來自台灣的創意,驫舞劇場12日也在首屆北京國際芭蕾舞暨編舞比賽的開幕式出盡鋒頭,與目前活躍大陸的北京現代舞團、北京雷動天下現代舞團、廣東現代舞團尬場。
驫使出曾獲台新藝術獎百萬首獎肯定的作品《速度》,由團長蘇威嘉、舞者楊育鳴、黃詠准共同演出。3人以帶有童趣如遊戲般的編舞,讓大陸觀眾感受台灣現代舞發展的「速度」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