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跟拍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150場 底片15萬張 獲獎無數


記者趙靜瑜/台北報導
由紙風車文教基金會發起的紙風車319鄉村兒童工程,募款已經超過2億,只剩下4個鄉鎮就將暫時落幕。整個紙風車319鄉村兒童工程,就是一個「給予」的過程,期中產生很多連結,也讓許多人的人生有了很多改變,國語日報攝影記者高修民就是其中一例。
彷彿出生注定要參與319
3月19日出生,又跟拍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,高修民因此獲得包括卓越新聞獎、社會光明面獎,一直到最近的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。高修民說,得獎的那一瞬間,「我一路騎車哭回家」,因為之前報社、家人很無法諒解他為何每逢假日就出去,「太太還以為我在紙風車劇團有小三。」高修民說,得獎的那一瞬間,一切都有了意義。
4年多前,高修民得知紙風車要做這項壯舉,就打了一通電話給紙風車行政總監張敏宜,「也不知道為什麼,就覺得應該要為319留下記錄。」紙風車沒有預算,可高修民仍一口答應,說服了報社,開始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影像紀錄工作,至今已跟拍超過150場以上,累積底片超過15萬張,這也成為他在台藝大視覺傳達設計系研究所的碩士論文。
父訓助弱勢 紙風車理念同
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行政經理劉淑美說,很少看見有著麼愛哭的攝影記者,高修民就是這麼感性。高修民說,他第一次拍到大哭是在嘉義縣東石鄉的場次上,那是在聖心教養院的演出,「之前都是看見兒童的笑容,這次我看見是無法用言語跟肢體表達的孩子們,坐在輪椅上,兩眼直盯著紙風車的演出,但是內心很感動,不但會大笑,還會很激動。」這讓高修民非常激動,拍著拍著就流下了眼淚。
得獎對高修民來說,當然很開心,因為可以跟報社、跟家人交代,但對他自己而言,「即使不得獎,我也很開心,因我有孩子們給我的勳章。」高修民說,落選應該是「上天希望我謙卑」,「父親從小就教導我們,要幫助弱勢,要對人關愛,我要把這些獎項獻給他老人家。」父親自己是白色恐怖受難者,父親從小沒有多說甚麼,只有叫他不要涉入政治,高修民說,「他鼓勵我要多幫助弱勢,弱勢的人只要感覺到有人在守護關愛,就會讓人平靜,城鄉差距就可以縮小。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紙風車368 的頭像
    紙風車368

    孩子的第一哩路 First Mile, Kid's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