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北市萬里國小 紙風車「感動最終場」 (聯合新聞網/賈亦珍)



賈亦珍/攝影

5年前在某個人家裡的餐桌上,幾個異想天開的人用幾張紙描繪出來想用10年時間「演戲給全台灣孩子看」、被認為是天方夜譚的夢想,紙風車劇團花了5年時間,走過29萬公里(相當於赤道走7圈)後,12月3日就要走到最後一站新北市的萬里國小,每個參 與過的人都不相信:「這一趟竟然走完了。」

5年前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開始推這個計畫時,得到的回應都是:「你瘋了!」就算長期支持紙風車的中興保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莊素珠,這個李永豐口中的「阿姐」,邊答應給錢,邊說「這是個瘋主意」。

李永豐也有個他稱為「阿哥」的八卦寮基金會董事長余政憲知道李永豐這個老弟的個性,一見他來找他就說:「今嘛是味安怎?要多少?是要多少啦?」李永豐有個大夢,卻不知道完成這個大夢要花多少錢,他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,余政憲說:「那我先處理150萬啦。」整個過程不到5分鐘,無需簡報及說明。

講到這一段,李永豐充滿了感恩之心,因為沒有「阿姐」及「阿哥」,「紙風車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」就起不了步,更圓不了夢。

當然,他們給的只夠開辦,整個活動在堅持不跟政府要一毛錢的原則下,必須向全民募款,這也是痛苦的開始。

紙風車的行政總監張敏宜對這樣的痛苦體會最深,「我們曾被認為是詐騙集團。」她說:「一些鄉鎮公所的人都覺得,劇團免費來演戲,哪有這麼好康的事?」

「我們也碰過多看不起文化活動的公所人員。」張敏宜說:「我們用在國家劇院演出的劇碼及陣容、舞台、燈光下鄉演,得到的反應卻是:『那有什麼了不起。』」

還有,來自家人的壓力。

紙風車的演職員很多人家裡都反對他走這一行,以張敏宜來說,她學的是戲劇,後來進嘉義縣文化局工作,父母放了心,沒想到公務人員做一段時間,她又轉到紙風車,父母很反對。

演員也一樣,5年時間投入到這項藝術工程,他們的父母都覺得:「這樣值得嗎?」但隨著劇一場一場地演,父母從一些報導中逐漸了解這個活動的意義,知道孩子在做什麼,反對的態度漸漸軟化,已演出的380場中,梁舒怡演出超過300場,當回到彰化家鄉演出時,父母很高興,這個一整年看不到的女兒終於回來了。

更棒的是,演出時不只父母去看,親朋好友也到場,當父母聽到一些親戚朋友對她月兒的讚嘆時,一種「這我女兒」的得意感油然而生。

「對我們來說,這是參加這個辛苦活動的BONUS。」張敏宜說:「尤其回到自己家鄉演出時,那種感動更是難以言喻。」


賈亦珍/攝影

張敏宜是嘉義朴子人,演出地方離她家很近,就在媽祖廟前,「那是我小時候玩耍的地方,我還記得那個我固定會坐的地方。」她在現場還看到了以前在文化局服務時的志工,帶著小孩一起來看戲,說著說著張敏宜的眼睛就紅了。

如果不是為了給台灣孩子演戲,誰都不會想幹這麼辛苦的工作,他們要用最省的錢、最少的人力、最不方便的方式來辦這個活動,只要能省的都省下來,以租椅子來說,如果連擺椅子都包給廠商,一張椅子要15元,如果自己擺,只要10元,於是演員、工作人員加上志工自己擺,每擺一張就省5元,380場演下來,共擺了53萬張椅子,等於省了265萬元。

以這樣的邏輯來說,也就是演員做的不只是演戲,還要當搬道具、架舞台,所有粗活兒都要幹,有時為了省住宿費,遱要連夜撤台開夜車趕回台北,那種瘋狂及不要命,讓人很難想像。

但回顧這一切,張敏宜說:「很累、很辛苦,但很值得。」

她記得在綠島及屏東春日等原鄉演出時,「那些孩子一開始時看得出來沒看過兒童劇,開場時他們是發呆的。」張敏宜說:「演了一段後,小朋友突然習慣了戲的節奏了,知道兒童劇在幹嘛,開始激烈回應,那種激烈程度比都市小孩強3倍以上。」

偏鄉很多都是隔代教養,阿公阿嬤帶小孩來看戲時,都會說待會來接小孩,但戲一開演,阿公阿嬤都沒走,看著看著,左腳站痠了,換右腳,換來換去戲也看完了,還覺得很好看,「想想,對這對祖孫來說,這有多難得。」張敏宜說:「這是他們共同的經驗及共同回憶、話題。」而這就是紙風車這些人辛苦換來的成就感。

12月3日就要走到最後一站了,如果你有興趣來參與,這場名為「感動最終場」的演出,從下午3點在萬里國小開演,除了紙風車劇團表演外,還有陳明章及朱宗慶打擊樂團也要共襄盛舉,李永豐說:「還有煙火哦。」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