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> > > 正文

 

吳念真 蠻不屑有些人動不動就講創意

 

 





 
 和同為臺灣知名文化人的賴聲川、王偉忠等人不同,吳念真來大陸的次數少之又少。這次,因為繪本故事《八歲一個人去旅行》被臺灣紙風車兒童劇團搬上了京城舞臺,吳念真打著“飛的”來到北京,短短兩天,除了宣傳,還放映了他的《人間條件》。

 

  專訪時間只有30分鐘,吳念真很敬業且語速很快地回答著問題。他坦誠地表示,自己在臺灣土生土長,因此只能寫很本土的東西給本土人看,一直以來,對大陸這邊都只是“嘗試溝通”——無論做編劇、導演還是主持,他都是“盡力去做一個好的溝通者”。吳念真不喜歡談“市場”,因為他覺得“這個東西不是我能經營的”,而對於臺灣文化人常提到的“創意”,他則認為,有彼此交流的創意,才是最偉大的創意。

 

  【人物名片】

 

  吳念真 本名吳文欽,身兼導演、劇作家、主持人等多種身份。他是臺灣新浪潮電影運動推動人之一,也是臺灣綠光劇團編劇,曾拿過5次金馬獎最佳編劇獎、2次亞太影展最佳編劇獎,其中自編自導的電影《多桑》曾獲多個國際電影獎項。編劇影視、舞臺劇代表作包括《光陰的故事》《戀戀風塵》《魯冰花》《人間條件》等。2011年,推出溫情小說《這些人,那些事》。

 

  兒童事業 以前並不擅長,如今作為回饋

 

  新京報:這次你為紙風車的演出而來,聽說因為你是“紙風車基金會”的董事,你也有出錢支持嗎?

 

  吳念真:我出力。紙風車基金會是我們用近二十年艱辛經營起來的,不僅有紙風車兒童劇團,還有綠光劇團,我大多數的創作是在“綠光”。兒童的部分以前不是我的專長,尤其和孩子的互動,有時候我看到他們那麼誇張的表演,感覺像發神經一樣,我沒辦法做到。

 

  可《紙風車幻想曲》不同。五年前臺灣有點混亂,人和人總是在吵架,我們就想,什麼方法可以讓人的情感重新連接,於是想到為孩子們做事、讓孩子們開心,大概就沒有政治區分了。這個事情越做越大,以至於五年裏大膽地演到了全臺灣319個鄉鎮,我也跟了一百多場。

 

  接下來我們還計畫把兒童教育擴散到臺灣的鄉鎮裏,讓鄉下的孩子今後在競爭中不會處於弱勢。

 

  新京報:為什麼突然開始致力於兒童事業?

 

  吳念真:還是年齡問題,應該是回饋的時候了吧。其實如同創作一樣,如果我做的事沒有和土地、和人、和情感做連接,對我來講就都是沒有意義的事。

 

  文化交流 最偉大的創意在於“取得共鳴”

 

  新京報:因為你是臺灣本省人,所以你對來內地交流並不像賴聲川、王偉忠等人那麼頻繁,是這樣嗎?

 

  吳念真:這樣講,我們家三百多年前就到了臺灣桃園,我對大陸的情感沒濃到有些人那樣只間隔一代。對我來說,在大陸的一切都是開始,我是嘗試著去溝通。

 

  比如,有人曾問我會不會來大陸拍廣告。廣告必須瞭解商品服務的群體和商品的關係,我沒辦法準確地抓到這些人的想法。再比如說,我看微博,“有木有”一開始真是不懂,後來才知道原來就是“有沒有”,那麼,你們為什麼要這麼講?我在臺灣可以做到信手拈來,可在大陸,很多事物對我來說都要慢慢理解。

 

  新京報:現在大陸正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,很多臺灣文化人也很看好大陸的市場,你沒想過加快速度儘快加入進來嗎?

 

  吳念真:我很不喜歡講“市場”,這個東西不是我能經營的。我覺得我不管做什麼工作,都是“溝通”,我就是個溝通者。有時候在電視上也看到臺灣媒體說到大陸市場怎樣好、如何經營,可我就是慢熱型,這個沒有辦法。包括來宣傳兒童劇,也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,走一步算一步吧。

 

  新京報:如今很多臺灣文化人來到大陸都會提到“創意”,你怎麼看?

 

  吳念真:當然我也很注重創意,因為抄襲是可恥的。不過,說到臺灣創意對大陸影響有多少,我是沒有把握講的。有時候我蠻不屑有些人動不動就講創意,一個小小的東西就叫創意,一個電視節目也叫創意——應該說馬爾克斯寫的長篇小說那才算創意,對不對?

 

  我是覺得,創意都是彼此影響的。我們也會接觸到大陸的東西,比如有一陣子我很喜歡聽天津相聲,天津話我聽不大懂,但就是覺得很好玩,於是拼命去聽懂,通過它汲取養分。大陸很多作家,像韓少功的作品,我看了也很感動,很佩服他的功力。所以創意這個東西是雙邊影響,是彼此交流,沒有誰給誰,誰佔領誰。我覺得最偉大的創意是:我有創意,我們一起取得共鳴。這個最重要。

 

  ■ “紙風車”與吳念真

 

  演出時間:720-22

 

  地點:國家大劇院

 

  兒童劇《紙風車幻想曲》曾巡演將近400場。該劇有六個段落,其中最經典的段落《八歲一個人去旅行》改編自吳念真的同名繪本故事,它講述了吳念真8歲時一個人從瑞芳坐火車去宜蘭找姨婆的真實經歷,結合多媒體影像、真人與布偶同台演出,並配合吳念真的親自配音,講故事的同時也展現了上世紀50年代臺灣的人情味與生活風貌。

 

  ■ 自我解讀

 

  《人間條件》

 

  這次來京,吳念真小規模放映了綠光劇團《人間條件》的影像。他說,想看看大陸觀眾的反應。這套舞臺劇已經做到第五部了,故事大多和臺灣的歷史、人文有關。

 

  這裏面太多台語了,我不曉得這邊會不會接受,不過我覺得,雖然兩岸人的生活背景不同,但情感的交流應該是共通的。

 

  《人間條件》第一集說的是兩代人的溝通:奶奶死後附體在孫女身上,她知道孩子爸爸所有的事,還經常責打爸爸,這就有了戲劇性——奶奶回來幹嗎?附體後也會有很多笑料。第二集講的是老一代人的道義。第三集講的是我生活的年代:十幾歲來城市工作,幾個男生愛上了一個女孩;第四集應該最有共鳴性:一家人供一個人念書,把所有希望寄託在他身上,最後這個人卻並非家裏的最大回饋者,反而瞧不起家,遠走高飛——我在借這個故事批評知識。

 

 

 

  未來夢想 我駕馭不了《賽德克·巴萊》

 

  新京報:你接下來的主要方向還是電影嗎?

 

  吳念真:不。我認為人生苦短,什麼事情都可以試一試。比如舞臺劇、廣告,對我來講都很好玩。雖然我認為現在最強大的溝通工具是電視而非電影,可電視還是有很多的商業性,而且有一些限制。電影就有比較多的空間,問題是,觀眾絕對不像電視那麼多,這一點我也很清楚。不過不管怎樣,它是我很喜歡的一種創作模式,希望在有生之年能拍出 一兩 個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片子。

 

  新京報:前一陣臺灣的《賽德克·巴萊》在內地上映,反響也不錯,類似這樣的東西,你會去拍嗎?

 

  吳念真:每個人尋找的東西不一樣。對我來講,我比較擅長我瞭解的東西,“賽德克”是大歷史題材,太龐大了,我恐怕沒有辦法駕馭。我寧願去找一個小的東西,從小事情去看大時代,這才是我擅長的。

 

  新京報:這種注重身邊事和個人情感的表達,恐怕會與市場需求相違背。你怎麼看?

 

  吳念真:看你怎麼弄吧。小細節其實最不容易做了。作為一個編劇,我非常清楚,臺灣和大陸的很多戲有情節,沒有細節。比如我愛你、我恨你,這些話如今在電視上很容易被演員丟出來,都是說出來的,而不是去表現。這方面我們做得真的很不如日本,他們的電視劇之所以好看,就是因為很注重細節,把細節變成情節。

 

  新京報:所以你側重把這塊做得稍微好一些?

 

  吳念真:我希望是,這方面應該是有空間做的。所以我說,我人生最喜歡做的就是拍一部很好看的電影,再拍一部很好看的電視劇,就可以了。很多人都問我,你的人生格言是什麼,我說,我老了以後,就是“隨緣”——做任何事都是這樣,只要盡力就好,能夠產生多少能量,都再說吧。

 

  ■ 自我解讀

 

  《多桑》

 

  1994年,吳念真自編自導的電影《多桑》在臺灣上映,當年獲得義大利都靈影展最佳影片獎。

 

  從編劇轉到電影人後,我只拍過兩部片子,而且都很意外。“多桑”在日語裏的意思是“父親”,這部片子是講我父親的,他是礦工,62歲時因為工作環境患上不治之症,受不了就從醫院跳了樓。他的去世對我打擊很大。

 

  我是編劇,就常常愛把爸爸的故事講給朋友聽,可我不願意痛苦地講述,所以總拿一些他生前好笑的事來說。他是受日本教育的那一代,在我看來,他們那代人是歷史的孤兒,一個晚上,從“日本人”變成“中國人”。在臺灣,那一代人通常不被諒解,也不被理解,因為我們的教育告訴我們,只要講日本話,就是漢奸。可父親他們生下來就是受日本教育,你怎麼可能改變他呢?於是不同的文化就會產生“笑果”。比如我妹妹在家畫太陽,他就總把太陽塗成紅色,還和妹妹爭辯,這就很好笑。我和朋友講著講著,他們就鼓勵我把這些故事寫下來、拍出來,而且要自己拍。可是我不會,很多朋友就又跳出來幫我,就這樣我就當上了導演。

 

  《秋千、秋千飛起來》

 

  吳念真直言自己不擅長給小朋友講故事,他只寫過兩個繪本故事:《八歲一個人去旅行》和與“9·21地震”有關的《秋千、秋千飛起來》。

 

  這本書是和出版社的編輯聊天時說起來的。那個故事來自一個孩子的記憶,他曾是臺灣1999年“9·21地震的倖存者,那一年他小學一年級,他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在學校秋千上玩耍,記得才認識十多天的美麗女老師,可是不久老師在地震中喪生,學校也不見了,只有秋千還在那裏一動不動。直到有一天他在臨時課堂把圍籬上的字都認識了,甚至連英文字都認識了的時候,新學校才“長”出來。可是他蕩的秋千已經不是當年的感覺了,因為他長大了,腳會撞到地上。聽他說完這個故事,我覺得很有意思,就寫了下來。

 

  采寫/新京報記者 天藍  本版攝影/新京報記者 郭延冰

 

 




來源:http://www.bjnews.com.cn/ent/2012/07/04/208249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