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媽媽的故鄉-埔里

  作為一位擁有四個孩子的母親,孩子的幸福與快樂,是我一生所最關切的。我的四個孩子裡有三個對於藝術從小有極高的興趣。長女李逸寧在很小就因為展現音樂的天賦,被保送到義大利進修豎笛。直到現在,在羅馬任教及演奏的逸寧,最開心的就是在繁忙的世界巡演間,順道回到家鄉為臺灣的樂迷演奏。

  老三李明維則和姐姐不同,他原先被期待能繼承父親行醫的衣缽,然而最後還是因為難以放棄對藝術創作的熱情,在父親和我的支持下,從學醫轉到耶魯藝術研究所。對一般父母來說,這可能是一種很難的抉擇,但是對我們來說,支持孩子的夢想,傾聽他內在的聲音,和他一起成長,是最幸福的事。

  現在旅居紐約的明維,他的觀念藝術作品除了在惠特尼、MoMA等知名的美術館展出受到重視,這幾年也陸續受邀在歐洲和亞洲展出。和姐姐一樣,他必需要在全球飛來飛去舉辦展覽,揮灑自我的藝術理想。不論在東京、利物浦或雪梨、波士頓,他的作品間總是將小時候對環境中所熟悉的生活經驗、氣味與氛圍,轉化成作品中與觀眾互動的元素,成為許多人生命經驗中的反響與再現。去年他到了剛被地震破壞正復原中的日本米鄉新潟縣參加「大地藝術三年祭」,他所提出的「返鄉計畫」就是為了這個和媽媽的故鄉-埔里一樣,山清水秀但同樣受到大地震所創傷的鄉園所作,獲得當地村鎮住民許多迴響,到現在還一直收到新潟鄰居寄來的問候信。姐姐逸寧也曾在九二一後曾回到埔里舉辦演奏會,因為兒時放假回埔里和外公、外婆相處的美好時光,點點滴滴地流瀉在他們的創作裡,成為一種對鄉園、對家族記憶的眷戀,原來媽媽故鄉的一切對兩個人的創作有這麼深的啟發與影響。

  當聽到李永豐提及「紙風車」在319鄉村所要進行的兒童藝術工程時,雖然我看著他從大學到現在帶著紙風車的團隊,總是不停忙著創新,把一個個不可能的夢漸漸地踏實。但在聽到這個新構想時,紙風車的理想就像散落到319鄉的田野莊園間的種子一樣讓人興奮。我想到自己孩子童年時在媽媽的故鄉渡過的愉悅時光,成為他們後來在藝術上努力與投入的養份,便希望故鄉的孩子也能像我的孩子當年一樣,在參與藝術中得到無比的快樂,擁有童年中最珍貴的回憶。就像撒下小小的藝術種子,也許這當中有一些孩子會走向藝術的道路,或者因為藝術使他們未來的人生更豐富。沒有人知道,這樣的計畫會對故鄉的孩子們影響多深遠,但只要是做了,就會有無窮盡的希望。

財團法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 林貴美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紙風車3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